|
中文学名 |
光柄筒冠花 |
拉丁学名 |
Siphocranion nudipes (Hemsl.) Kudo |
科中文名 |
唇形科 |
科拉丁名 |
Labiatae |
属中文名 |
筒冠花属 |
俗名别名 |
|
形态特征 |
多年生草本,全体无毛;根茎纤细,匍匐,其上密生须根。茎纤细,直立,连花序高30--50厘米,中部以下无叶,钝四棱形,具槽,被微柔毛与近无毛。叶少数,在茎中部以上聚集,披针形,先端锐尖及长渐尖,基部楔形下延至叶柄,边缘有细锐锯齿,近膜质,上面绿色,极疏生具节平伏小刺毛,沿中脉及侧脉上被微柔毛,下面淡绿,脉上有微柔毛,余部无毛,有黄色腺点,侧脉5—6对,与中脉两面略显著,平行网脉多少显著;叶柄短,靠茎端叶近无柄,被微柔毛。总状花序通常单一生于茎顶,有时成对,有时呈三叉状,中央者伸长,两侧者不发育或较短,有时也有于茎端下一节腋生,均纤细,疏花,疏被微柔毛或近于无毛。由具2花的轮伞花序组成,苞片细小,披针形至钻形;花梗被腺微柔毛。花萼宽钟形,外面被腺微柔毛,内面无毛,萼齿5,近相等;三角形,先端锥尖;果时花萼极增大,多脉,下倾,萼檐明显二唇形,上唇3齿,齿宽而短,三角形,具尖头,下唇2齿,齿狭长,披针形,具尖头。花冠筒部白色但上部紫红色,筒状,狭而直,或稍为内弯,中部稍横缢,外面被微柔毛,内面无毛;冠檐浅5裂,二唇形,上唇4裂,裂片圆形,近相等,或中央2裂片较小,下唇稍大,内凹,全缘。小坚果长圆形,褐色,具点,基部有一小白痕。花期7—9月;果期10一11月。 |
生境 |
生于亚热带常绿林或混交林下,海拔1800—2150米。 |
地理分布 |
产于巫山、南川、康定、泸定、天全、马边、美姑等地。云南、湖北、贵州、广东、江西、福建也有分布。 |
经济价值 |
|
科研价值 |
|
繁殖方式 |
|
备注 |
|
图片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