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中文学名 |
近无毛灰岩香茶菜 |
拉丁学名 |
Isodon calcicolus (Hand.-Mazz.) Hara var. subcalvus (Hand.-Mazz) H. W. Li |
科中文名 |
唇形科 |
科拉丁名 |
Labiatae |
属中文名 |
香茶菜属 |
俗名别名 |
|
形态特征 |
多年草本;根茎横走,木质,肥厚,先端呈疙瘩状,向下生出长侧根。茎直立,常多数自根茎生出,下部木质而多分枝,纤细,帚状,钝四棱形,具四槽,有时带紫色,密被倒向灰白绒毛,多叶,叶狭椭圆状披针形或倒卵状披针形,先端锐尖,基部长渐狭成极短的柄,边缘除基部外有圆齿状小锯齿,齿尖具胼胝体,坚纸质,上面绿色,下面较淡,两面极密被乳突状腺毛,下面仅在明显隆起的脉网上被白色短绒毛,侧脉约4对,十分偏斜,与中脉在上面下陷下面十分隆起,细脉下面明显,呈网状。圆锥花序顶生,疏散,不分枝或具分枝,由3—7花的聚伞花序组成,后者具梗,总梗、花梗及序轴密被灰白绒毛,苞叶渐变小,多少呈披针形,近全缘,上部苞叶短于花梗,苞片线形,微小,比花梗短很多。花萼钟形,下垂,外面密被灰白绒毛,内面无毛,萼齿5,卵状三角形,比萼筒短,不明显二唇形,彼此略相等;花后果萼管状钟形,弯曲,具10脉,萼齿多少呈3/2式二唇形,上唇3齿较小,下唇2齿较大。花冠白色或玫瑰红色,外被白色疏柔毛及腺
点,内面无毛;冠筒略伸出,基部上方浅囊状;冠檐二唇形,上唇外反,先端具相等4圆裂片,下唇宽卵圆形,内凹。成熟小坚果三棱状卵球形,淡黄褐色,无毛。花期9一11月,果期10—11月。 |
生境 |
生于草坡,海拔2600--3000米。 |
地理分布 |
产于四川;云南东北部也有分布。
|
经济价值 |
|
科研价值 |
|
繁殖方式 |
|
备注 |
|
图片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