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中文学名 |
刺儿菜 |
拉丁学名 |
Cephalanoplos segetum (Bunge) Kitam. |
科中文名 |
菊科 |
科拉丁名 |
Compositae |
属中文名 |
刺儿菜属 |
俗名别名 |
小蓟 |
形态特征 |
多年生草本。根状茎长。茎直立,高20-50厘米,无毛或被蛛丝状毛。叶椭圆形或长椭圆状披针形,长7-10厘米,宽1.5-2.5厘米,顶端钝尖,基部狭或钝圆,全缘或有齿裂,有刺,两面被疏或密蛛丝状毛,无柄。头状花序,单生于茎端,雌雄异株,雄株头状花序较小,总苞长18毫米,雌株头状花序较大,总苞长23毫米;总苞片多层,外层较短,矩圆状披针形,内层披针形,顶端长尖,具刺;雄花花冠长17-20毫米,雌花花冠长26毫米,紫红色。瘦果椭圆形或长卵形,略扁平;冠毛羽状,先端稍肥厚而弯曲。 |
生境 |
生荒地、路旁,为最常见的田间杂草。 |
地理分布 |
我国各地广布;朝鲜,日本也有。 |
经济价值 |
嫩茎叶可作猪饲料,并可药用药效同大刺儿菜。 |
科研价值 |
|
繁殖方式 |
|
备注 |
|
图片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