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中文学名 |
大蓟 |
拉丁学名 |
Cirsintm japonicum DC. |
科中文名 |
菊科 |
科拉丁名 |
Compositae |
属中文名 |
蓟属 |
俗名别名 |
刺蓟菜 |
形态特征 |
多年生草本,有纺锤状宿根。茎直立,高50-100厘米,有分枝,被灰黄色膜质长毛。基生叶有柄,矩圆形或披针状长椭圆形,长15-30厘米,宽5-8厘米,中部叶无柄,基部抱茎,羽状深裂,边缘具刺,上面绿色,被疏膜质长毛,下面脉上有长毛,上部叶渐小。头状花序单生,苞下常有退化的叶1-2枚;总苞长11.5-2厘米,宽2.5-4厘米,有蛛丝状毛;总苞片多层,条状披针形,外层较小,顶端有短刺,最内层的较长,无刺;花紫红色,长1.5-2厘米。瘦果长椭圆形,稍扁,长约4毫米;冠毛暗灰色比花冠稍短,羽毛状,顶端扩展。 |
生境 |
生旷野草丛、路旁。 |
地理分布 |
分布于山东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广东、湖南、湖北、四川、陕西;朝鲜,日本也有。 |
经济价值 |
根、叶药用,治热性出血,叶治腹脏瘀血,外用治恶疮、疥疮。
|
科研价值 |
|
繁殖方式 |
|
备注 |
|
图片 |
 |
拍摄部位:叶、花
摄影者:李世丽 |
 |
花期植株形态
摄影者:李世丽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