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中文学名 |
豆梨 |
拉丁学名 |
Pyrus calleryana Decne. |
科中文名 |
蔷薇科 |
科拉丁名 |
Rosaceae |
属中文名 |
梨属 |
俗名别名 |
糖梨(河南)、车头梨(山东)、野梨(江苏宜兴) |
形态特征 |
乔木,高达8米。小枝较粗,幼枝被绒毛,后脱落。叶卵圆形、宽卵形,稀长椭圆状卵形,长4-8厘米,先端渐尖,稀短尖,基部圆或宽楔形,具钝锯齿,无毛;叶柄长2-4厘米,无毛。花序及萼筒无毛,萼片内面被绒毛;花瓣卵形;花柱2(3)室;果梗细长;萼片脱落。花期4月;果期8-9月。 |
生境 |
生于海拔1800米以下山区、平原、杂木林内及灌丛中。 |
地理分布 |
分布于陕西、甘肃南部、山东、河南、长江流域各地,南至广东、广西等地。 |
经济价值 |
为南方沙梨系统的优良砧木。果含糖率15-20%,可酿酒。木材坚硬致密,供制高级家具、雕刻、面板等用。 |
科研价值 |
|
繁殖方式 |
种子繁殖 |
备注 |
|
图片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