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中文学名 |
庐山芙蓉 |
拉丁学名 |
Hibiscus paramutabilis Bailey |
科中文名 |
锦葵科 |
科拉丁名 |
Malvaceae |
属中文名 |
木槿属 |
俗名别名 |
|
形态特征 |
落叶乔木或小灌木,高达4米。小枝被星状毛。叶5—7浅裂,稀3裂,长5—14厘米,宽6—15厘米,基部平截或近心形,裂片先端渐尖,疏生波状齿,基脉5,两面均被星状毛;叶柄长3—14厘米;托叶条形,密被星状短柔毛,早落。花单生;花梗长2—4厘米,密被锈色长硬毛或短柔毛;小苞片4—5,叶状,卵形,密被短柔毛及长硬毛;花冠白色,内面基部紫红色,被星状柔毛。果长圆状卵圆形,长约2.5厘米,果瓣5,密被黄锈色星状绒毛及长硬毛。种子被红棕色长毛。花期7—8月。 |
生境 |
生于海拔855—1120米山区灌丛中。 |
地理分布 |
产于江西庐山、湖南衡山、广西九万大山。四川有引种栽培。 |
经济价值 |
栽培供观赏及作绿篱。 |
科研价值 |
|
繁殖方式 |
|
备注 |
|
图片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