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中文学名 |
卵果蔷薇 |
拉丁学名 |
Rosa helenae Rehd. et Wils. |
科中文名 |
蔷薇科 |
科拉丁名 |
Rosaceae |
属中文名 |
蔷薇属 |
俗名别名 |
巴东蔷薇(秦岭植物志)、野牯牛刺(甘肃天水) |
形态特征 |
落叶蔓生灌木,长达5米。小枝带红褐色,无毛,具钩刺。羽状复叶,小叶7-9(5),长圆状卵形、卵状披针形,稀椭圆状倒卵形,长2-5厘米,先端短渐尖,基部宽楔形或稍圆,具尖锯齿,上面无毛,下面带灰绿色,沿脉及脉腋被毛;叶柄及叶轴被柔毛并疏生细刺;托叶大部与叶柄连合,全缘,边缘被腺毛及柔毛。伞房花序近伞形;花梗及花托被腺毛;花白色,芳香,径3-4厘米,萼片披针形,微羽裂;花柱靠合,柱头突出。蔷薇果卵形或长圆状卵形,深红色,长1-1.5厘米。花期6-7月;果期9-10月。 |
生境 |
生于海拔3200米以下山坡、溪边、杂木林内及灌丛中。 |
地理分布 |
分布于陕西秦岭、甘肃南部、湖北、四川、云南等省。 |
经济价值 |
根皮含鞣质13.77%,可提取栲胶。 |
科研价值 |
|
繁殖方式 |
|
备注 |
|
图片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