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学名 |
水曲柳 |
拉丁学名 |
Fraxinus mandschurica Rupr. |
科中文名 |
木犀科 |
科拉丁名 |
Oleaceae |
属中文名 |
梣属 |
俗名别名 |
东北梣 |
形态特征 |
落叶大乔木,高达30米;树皮厚,灰褐色,纵裂。冬芽大,圆锥形,褐色,边缘和内侧被褐色曲柔毛。小枝略呈四棱形,有皮孔。叶长25-30厘米,叶轴有狭翅;小叶7-I1枚,无柄或近无柄,卵状矩圆形至椭圆状披针形,长8-16厘米,宽2-5厘米,顶端长渐尖,基部楔形或宽楔形,不对称,边缘有锐锯齿,上面暗绿色,无毛或疏生硬毛,下面沿脉和小叶基部密生黄褐色绒毛。圆锥花序生于去年生枝上,花序轴有狭翅;花单性异株,无花冠。翅果大而扁,无宿萼,矩圆状披针形,长3-4厘米,顶端钝圆或微凹。花期4月,果期8—9月。 |
生境 |
生于海拔700—2100米的山地疏林中及河谷湿润地。 |
地理分布 |
产于东北、华北、陕西、甘肃、湖北等省。四川部分地区有引种栽培。朝鲜、苏联、日本也有分布。 |
经济价值 |
材质致密,坚固有弹力,能抗水湿,可供建筑、船舰、仪器、枕木、枪托等用材。 |
科研价值 |
|
繁殖方式 |
|
备注 |
|
图片 |
 |
果枝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