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中文学名 |
黄檀 |
拉丁学名 |
Dalbergia hupeana Hance |
科中文名 |
豆科 |
科拉丁名 |
Leguminosae |
属中文名 |
黄檀属 |
俗名别名 |
望水檀、不知春、白檀、檀木、檀树 |
形态特征 |
乔木,高10-17米;树皮暗灰色,呈薄片状剥落。羽状复叶长15—25厘米;小叶3—5对,矩圆形或宽椭圆形,长3-5.5厘米,宽1.5-3厘米,先端钝,微缺,基部圆形;叶轴及小叶柄有白色疏柔毛;托叶早落。圆锥花序顶生或生在上部叶腋间;花梗有锈色疏毛;花萼钟状,萼齿5;花冠淡紫色或白色;雄蕊(5+5)二组。荚果矩圆形,扁平,长3-7厘米,宽13—15毫米,有种子1-3粒;种子肾形。花期5—7月。 |
生境 |
生于山地林中或灌丛中,也常见于山沟溪旁及有小树林的坡地,海拔600—1400米。 |
地理分布 |
分布于安徽、江苏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。 |
经济价值 |
木材坚韧、致密,可作各种负重力及拉力强的用具及器材。 |
科研价值 |
|
繁殖方式 |
|
备注 |
|
图片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