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中文学名 |
银合欢 |
拉丁学名 |
Leucaena leucocephala (Lam.) De Wit |
科中文名 |
豆科(含羞草科) |
科拉丁名 |
Leguminosae(Mimosaceae) |
属中文名 |
银合欢属 |
俗名别名 |
白合欢(中国主要植物图说<豆科>) |
形态特征 |
小乔木,高达8米,或呈灌木状;树冠平顶。幼枝被柔毛,后脱落。羽片4-10对;小叶10-15对,条状椭圆形,长0.6-1.3厘米,宽1.5-3毫米,先端短尖,中脉偏于上缘;第1对羽片着生处具1腺体;叶轴及羽片轴被柔毛。头状花序1-3腋生。果薄带状,长10-18厘米,宽1.4-2厘米。种子6-25。花期7月;果期10-11月。 |
生境 |
栽培 |
地理分布 |
原产热带美洲,现广植于热带地区。四川西昌、康定,福建福州、大田,广东蕉岭、梅县、广州、高要、云浮和海南岛儋县、东方、琼中、乐东、崖县,广西桂林、梧州、南宁、北海、龙州,云南泸水、勐海、景洪、河口等地栽培。 |
经济价值 |
为优良薪炭材。嫩荚及种子可食。树胶可代阿拉伯树胶为食物乳化剂。树皮可提制栲胶。可作观赏树。在台湾为荒山造林主要树种之一。 |
科研价值 |
|
繁殖方式 |
播种繁殖 |
备注 |
|
图片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