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学名 |
亮叶崖豆藤 |
拉丁学名 |
Millettia nitida Benth. |
科中文名 |
豆科(蝶形花科) |
科拉丁名 |
Leguminosae(Papilionaceae ) |
属中文名 |
崖豆藤属 |
俗名别名 |
亮叶鸡血藤(海南植物志)、光叶崖豆藤(中国经济植物志)、血风藤(广西)、硬根藤、老人根、老京藤(广东) |
形态特征 |
攀援灌木。小枝被锈褐色柔毛。小叶5,椭圆形,窄椭圆形或卵形,长4-11厘米,先端渐钝尖、基部圆,侧脉4-6对,两面无毛,小托叶钻形;叶柄及小叶柄无毛或微被锈色柔毛。花序长10-20厘米,花序轴、花梗、萼及旗瓣外面均被丝毛,花冠紫色,基部具2个胼胝状附属物,子房具短柄。果条状长椭圆形,扁平或稍肿胀,长6-15厘米,宽1.5-2厘米,木质,密被锈黄色绒毛。种子4-5,透镜形。花期5月;果期11月。 |
生境 |
|
地理分布 |
分布于四川,贵州,云南,福建沙县、永泰、长汀、德化、鼓山,台湾,江西大余、井风山,湖南宜章莽山,广东和海南岛,广西等地。 |
经济价值 |
茎皮含纤维约28.84%,可制绳索及造纸原料。根可作农用杀虫药。 |
科研价值 |
|
繁殖方式 |
|
备注 |
|
图片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