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中文学名 |
川滇桤木 |
拉丁学名 |
Alnus ferdinandi-coburgii Schneid. |
科中文名 |
桦木科 |
科拉丁名 |
Betulaceae |
属中文名 |
桤木属 |
俗名别名 |
滇赤杨(中国森林树木图志) |
形态特征 |
乔木,高达20米;树皮暗灰色。芽有柄,芽鳞2。幼枝密被黄色绒毛,后渐脱落。小枝具棱,微被毛。叶宽椭圆形、长圆形或倒卵形,长5-14厘米,先端钝尖,基部楔形或圆,上面中脉凹下,下面沿中脉侧脉及近脉腋处被须毛或微被毛,密被树脂点,侧脉12-17对,粗锯齿具小尖头;叶柄长1-2厘米。雄花序单生叶腋、下垂;果序单生叶腋或小枝近基部,长圆形,长1.5-2.5厘米,果序柄长1-2.5厘米,被毛;小坚果长圆形,翅极窄。 |
生境 |
|
地理分布 |
产于四川冕宁、普雄、越西、德昌、雷波海拔1500-2100米溪边,云南永宁、华坪、剑川、鸡足山、苍山、大理、下关、嵩明、禄劝、昆明海拔1800-2500米溪边、杂木林内,贵州西部威宁、水城2000-2500米溪边等地。 |
经济价值 |
|
科研价值 |
|
繁殖方式 |
|
备注 |
|
图片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