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中文学名 |
峨眉栲 |
拉丁学名 |
Castanopsis platyacantha Rehd. et Wils. |
科中文名 |
壳斗科 |
科拉丁名 |
Fagaceae |
属中文名 |
栲属 |
俗名别名 |
峨眉栲树(中国树木分类学)、扁刺栲、丝栗、白石栗、猴栗(中国高等植物图鉴)、扁刺锥 |
形态特征 |
乔木,高达20米,胸径80厘米。枝叶无毛。叶革质,卵形、卵状椭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,长10-18厘米,先端短尖或弯斜的长尖,基部近圆或宽楔形,常偏斜,全缘或中部以上具疏齿,网脉不明显,下面被粉末状(幼叶)或紧贴鳞秕;壳斗球形或宽椭圆形,有时两侧不对称,连刺径2.5-4.5厘米,瓣裂,壳斗壁厚2-3毫米,刺长4-8毫米,基部合生连成刺环,刺较密,呈鸡冠状,壳斗壁及刺被灰色短毛,刺顶端无毛,棕黄色,每壳斗具3果;果圆锥形,径1.2-1.8厘米,被毛,果脐占果面积约一半。花期5-6月;果期翌年9-11月。 |
生境 |
生于海拔1300-2500米山地林中,在川西大小凉山地区常与木荷、包石栎组成高山茂密森林。 |
地理分布 |
产于四川、贵州西北部、云南东北部。 |
经济价值 |
|
科研价值 |
|
繁殖方式 |
|
备注 |
|
图片 |
 |
花期植株
拍摄者:庄平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