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学名 |
滇石栎 |
拉丁学名 |
Lithocarpus dealbatus (DC.) Rehd. |
科中文名 |
壳斗科 |
科拉丁名 |
Fagaceae |
属中文名 |
石栎属 |
俗名别名 |
白皮柯(中国高等植物图鉴)、白皮栎、白皮石栎 |
形态特征 |
乔木,高达20米,胸径80厘米,树皮灰褐至黑褐色,不裂,内皮淡红褐色。1年生枝及嫩叶下面密被灰白或灰黄色柔毛。叶近革质,卵形,卵状椭圆形或长披针形,长7-14厘米,宽2-5厘米,先端短至长渐尖,稀钝,基部楔形,全缘,老叶上面沿中脉疏被短毛或无毛,叶下面密被苍灰或灰白色蜡质鳞秕,侧脉微凹;叶柄长0.8-2厘米。雄花序排成圆锥状,长5-10厘米,雌花常生于雄花序下部。果序长4-10厘米,壳斗鳞片三角形,包果一半或更多,高0.8-1.5厘米,径1.2-2厘米;果扁球形,顶部圆或徊平稍凹,柱座四周常疏平伏细毛。花期8-10月;果期翌年8-10月。 |
生境 |
生于海拔1200-2800米山地阔叶林中,常与栎属、栲属及石栎属其他树种组成混交林;在红壤地区常与云南松混生;在昆明郊区组成单纯林。 |
地理分布 |
产于四川西昌地区、云南中部以北、贵州西部。印度、缅甸东北部、老挝、越南也有分布。 |
经济价值 |
种仁可作猪饲料及提制淀粉。树皮及壳斗可提制栲胶。木材供家具、农具及薪炭等用。 |
科研价值 |
|
繁殖方式 |
|
备注 |
|
图片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