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学名 |
绵石栎 |
拉丁学名 |
Lithocarpus henryi (Seem.) Rehd. et Wils. |
科中文名 |
壳斗科 |
科拉丁名 |
Fagaceae |
属中文名 |
石栎属 |
俗名别名 |
绵槠、青皮刚、大青冈(四川)、绵柯、刚板栗、羊角栗(中国高等植物图鉴)、灰椆、椆木、椆灰栗 |
形态特征 |
乔木,高达20米。1年生枝具棱,密被蜡质鳞秕,干后苍灰或灰白色,无毛。叶窄长椭圆形,长12-22厘米,宽3-5厘米,顶端短尖,略钝,有时短渐尖,基部宽楔形,两侧略不对称,全缘,下面灰绿色,干后常带苍灰或灰白色,侧脉11-15对,支脉甚细;叶柄长1.5-3.5厘米。雄花序单生,长7-13厘米;雌花序长达20厘米,其顶部着生少数雄花,花序轴密被蜡质鳞秕,干后灰白色。壳斗浅碗状,高0.6-1.4厘米,鳞片宽卵状三角形,紧贴切,上部边缘鳞片离生;果宽圆锥形或圆锥形,高1.2-2厘米,径1.5-2.4厘米,顶端突尖,无毛,有时被白粉,果脐凹下,深0.5-1.5毫米。花期8-10月;果期翌年8-10月。 |
生境 |
生于海拔600-2100米山地林中,常为栎林的主要树种,与木荷 、鹅耳枥、青榨槭、多穗柯等混生。 |
地理分布 |
产于四川东部、陕西南部、湖北西部、湖南西北部、贵州东北部。 |
经济价值 |
种仁可酿酒。树皮及壳斗可提制栲胶。木材可制家具和造船等用。 |
科研价值 |
|
繁殖方式 |
|
备注 |
|
图片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