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中文学名 |
云南波罗栎 |
拉丁学名 |
Quercus dentata var. oxyloba Franch. |
科中文名 |
壳斗科 |
科拉丁名 |
Fagaceae |
属中文名 |
栎属 |
俗名别名 |
锐齿波罗栎 |
形态特征 |
落叶乔木,高达20米。小枝有槽,密被黄棕色星状绒毛。叶倒卵形或宽倒卵形,长12-25厘米,先端短渐尖,基部窄楔形,具8-13对粗齿,幼叶两面密被黄色星状绒毛,老叶上面疏被毛,下面密被灰黄色星状绒毛,侧脉8-13对;叶柄长约5毫米,密被黄棕色绒毛。雄花序长3-4厘米,轴及花被均被黄色绒毛;雌花序长2-4厘米,通常结1果。壳斗钟形,包果1/2-2/3,小苞片窄披针形,革质,长约5毫米,灰黄色,被灰色丝毛,边缘毛反卷;果卵形,径1.2-1.5厘米,高1.5-2厘米,柱座长3毫米。花期3-4月;果期9-10月。 |
生境 |
生于海拔1000-2600米山地松栎林或阔叶林中。 |
地理分布 |
产于四川、贵州、云南、广西、广东及湖北西部等地。 |
经济价值 |
|
科研价值 |
|
繁殖方式 |
|
备注 |
|
图片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