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学名 |
锐齿槲栎 |
拉丁学名 |
Quercus aliena var. acuteserrata Maxim. |
科中文名 |
壳斗科 |
科拉丁名 |
Fagaceae |
属中文名 |
栎属 |
俗名别名 |
锐齿栎(秦岭植物志)、尖齿槲栎(东北木本植物图志)、孛孛栎(湖北兴山) |
形态特征 |
落叶乔木,高达30米。小枝具槽,无毛。叶倒卵状椭圆形或倒卵形,长9-20(25)厘米,先端渐尖,基部窄楔形或圆,具粗大尖锐锯齿,内弯,下面密被灰白色平伏细绒毛,侧脉10-16对;叶柄长1-3厘米,无毛。雄花序长10-12厘米;雌花序长2-7厘米,花序轴被绒毛。壳斗杯形,包果约1/3,小苞片卵状披针形,排列紧密,被薄柔毛;果长卵形或卵形,径1-1.4厘米,高1.5-2厘米,顶端有疏毛。花期3-4月;果期10-11月。 |
生境 |
生于海拔100-2700米落叶阔叶林中,与栓皮栎、短柄枹树、坚桦、华山松、鹅耳枥、小叶椴等混生。 |
地理分布 |
产于辽宁、山西、甘肃以南,浙江、湖南,西至四川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 |
经济价值 |
为水源涵养林和更新造林树种。 |
科研价值 |
|
繁殖方式 |
|
备注 |
|
图片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