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中文学名 |
帽斗栎 |
拉丁学名 |
Quercus guyavaefolia Lévl. |
科中文名 |
壳斗科 |
科拉丁名 |
Fagaceae |
属中文名 |
栎属 |
俗名别名 |
|
形态特征 |
常绿小乔木,高达15米,或呈灌木状。小枝密被红棕色绒毛。叶长圆形、长椭圆形或倒卵形,长3-9厘米,先端圆钝,基部圆形,全缘或具锐齿,上面沿中脉有毛,下面被棕色绵毛及白色星状毛,侧脉7-12对;叶柄长2-7毫米,被棕色绒毛。雄花序长约6厘米,花序轴及花被被绒毛。壳斗帽斗形,壁较厚,内壁被灰黄色厚绒毛,径2-3厘米,高0.6-1厘米,边缘外卷;小苞片披针形,长约2毫米,被灰棕色绒毛,顶端钝头,红棕色,无毛;果卵形或近球形,高1.5-1.8厘米,无毛,顶端圆。花期5-6月;果期10-11月。 |
生境 |
生于海拔2500-4000米山地或云杉、冷杉林下;常生于山谷或山腹。为西南高山组成硬叶常绿栎林成分之一。 |
地理分布 |
产于四川、云南。 |
经济价值 |
|
科研价值 |
|
繁殖方式 |
|
备注 |
|
图片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