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中文学名 |
山拐枣 |
拉丁学名 |
Poliothyrsis sinensis Oliv. |
科中文名 |
大风子科 |
科拉丁名 |
Flacourtiaceae |
属中文名 |
山拐枣属 |
俗名别名 |
|
形态特征 |
乔木,高达15米;树木皮灰褐色,浅裂。幼枝有毛。叶卵形或卵状长圆形,长8-18厘米,宽4-10厘米,先端渐尖,基部心形,具浅钝齿,下面有毛,中脉上面凹下,侧脉5-8对;叶柄长2-6厘米。花序长10-20厘米,被淡灰色;萼片两面有毛。果长圆形,长约2厘米,外果皮革质,被灰色毡毛,内果皮木质。种子周围有翅。花期夏初;果期5-9月。 |
生境 |
生于海拔400-1500米山地林中。与水青冈、甜槠、毛枳椇、光皮桦等混生。 |
地理分布 |
产于秦岭以南,至广东、广西,西南至四川、贵州、云南。 |
经济价值 |
花具蜜腺,为蜜源树种。 |
科研价值 |
|
繁殖方式 |
|
备注 |
|
图片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