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中文学名 |
仿栗 |
拉丁学名 |
Sloanea hemsleyana Rehd. et Wils. |
科中文名 |
杜英科 |
科拉丁名 |
Elaeocarpaceae |
属中文名 |
猴欢喜属 |
俗名别名 |
油板栗(湖北) |
形态特征 |
乔木,高达25米。嫩枝无毛,顶芽被褐色柔毛。叶簇生枝顶,窄倒卵形、倒卵状披针形或矩圆状窄卵形,长8-15厘米,宽3-7厘米,先端骤渐尖或骤尖,基部楔形稍圆或微心形,无毛或下面脉腋具簇生毛,侧脉7-9对,具不规则钝齿;叶柄长1-2.5厘米。花数朵近枝顶腋生;萼片4,卵形,长6-7毫米,两面被毛;花瓣与萼片近等长,上部齿状撕裂;雄蕊与花瓣近等长,花药具短芒刺。果针刺长1-2厘米,4-5(6)瓣裂,果瓣长2.5-5厘米,厚3-5毫米。花期6月;果期10月。 |
生境 |
生于海拔1100-1400米山区林中。 |
地理分布 |
产于四川、贵州、云南、湖北、湖南、广西。越南也有分布。 |
经济价值 |
木材供建筑、家具等用。种子含油量约40%,可供食用。 |
科研价值 |
|
繁殖方式 |
|
备注 |
|
图片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