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中文学名 |
黑面神 |
拉丁学名 |
Breynia fruticosa (L.) Hook. f. |
科中文名 |
大戟科 |
科拉丁名 |
Euphorbiaceae |
属中文名 |
黑面神属 |
俗名别名 |
鬼画符(华南) |
形态特征 |
常绿灌木,高达3米;茎皮灰褐色;全株无毛。枝上部常扁,紫红色,小枝绿色。叶革质,卵形、宽卵形或菱状卵形,长3-7厘米,宽1.8-3.5厘米,下面粉绿色,干后变黑色,被小斑点,侧脉3-5对;叶柄长3-4毫米;托叶三角状披针形,长约2毫米。花单生或2-4朵簇生叶腋,雌花在小枝上部,雄花在小枝下部,或同生于叶腋,或生于不同小枝上;雄花:花梗长2-3毫米,花萼陀螺状,长约2毫米,质厚;雌花:花梗长约2毫米,萼钟状,径约4毫米,果时增大约1倍,上部呈盘状,子房卵圆状,花柱3,外弯,顶端2裂。蒴果球状,径6-7毫米。花期4-9月。 |
生境 |
散生于山坡、平地旷野疏林内或灌丛中。 |
地理分布 |
产于西南、华南和福建、浙江等地。越南也有分布。 |
经济价值 |
叶、茎皮均含鞣质,茎皮含量12.02%。种子含脂肪。茎、叶入药。 |
科研价值 |
|
繁殖方式 |
|
备注 |
|
图片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