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中文学名 |
毛桐 |
拉丁学名 |
Mallotus barbatus (Wall.) Muell.-Arg. |
科中文名 |
大戟科 |
科拉丁名 |
Euphorbiaceae |
属中文名 |
野桐属 |
俗名别名 |
糠皮树(湖南)、猪糠树(广东) |
形态特征 |
小乔木或灌木状。嫩枝、叶柄和花序密被厚层棕色星状绵毛。叶三角状卵形或卵状菱形,稀卵形或菱形,长13-35厘米,宽12-18厘米,先端渐尖,稍具浅波状小齿,不裂或稍裂,有时每边各具一个三角形粗齿,基部圆或平截,下面密被星状绵毛和黄色小腺点,基脉5-7,侧脉4-6对;叶柄离基部0.5-5厘米处盾状着生,长5-22厘米。总状花序顶生,长11-36厘米;雄花4-6朵聚生,长3.5毫米,密被毛,雄蕊75-85,花丝长2-3毫米;雌花1-2,花梗粗,长2-3毫米,萼杯状,密被毛,长约5毫米,子房(3)4-5室,花柱3-5,密被软刺和星状毛。果序长8-20厘米,蒴果稀疏,球形,径1.3-1.6厘米,密被淡黄色或紫红色皮刺和星状毛,形似绒球。种子卵形,长约5毫米,黑色。花期3-4月;果期9-10月。 |
生境 |
生于海拔400-1300米空旷地或灌丛中。 |
地理分布 |
产于四川、贵州、云南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和广西等省区。亚洲东南部也有分布。 |
经济价值 |
木材供制器具及作薪炭材。茎 皮纤维可代麻及作人造棉和造纸原料。种子含油量41%,可制肥皂、润滑油和油墨等用。 |
科研价值 |
|
繁殖方式 |
|
备注 |
|
图片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