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中文学名 |
野桐 |
拉丁学名 |
Mallotus tenuifolius Pax |
科中文名 |
大戟科 |
科拉丁名 |
Euphorbiaceae |
属中文名 |
野桐属 |
俗名别名 |
狗尾巴树、黄栗树(中国高等植物图鉴) |
形态特征 |
灌木或小乔木,高达8米。幼枝、叶柄和花序均密被黄褐色星状柔毛。叶互生,或在小枝上部近轮生,宽三角状圆形、宽卵形,稀肾状心形,长8-15厘米,宽10-18厘米,先端凸尖,基部圆、楔形或稍心形,有2腺体,全缘或不规则3齿裂,具钝齿,基脉3-5,侧脉5-8对,下面疏被黄色星状毛和橙黄色腺点;叶柄长5-15厘米。总状花序顶生;雄花花蕾径2-3毫米,萼5裂,裂片长约3毫米,密被黄色星状毛和橙黄色腺点,雄蕊75-100,花丝长约4毫米;雌花长约4毫米,花梗长约3毫米,萼裂片密被黄色星状毛,子房密被星状毛和皮刺,花柱3-4,长约3毫米。蒴果三棱状球形,径约1厘米,密被星状毛和皮刺,皮刺长约8毫米。种子卵形,径约5毫米,黑褐色,光滑。花期4-6月;果期8-10月。 |
生境 |
生于海拔1000米以下丘陵、山区灌丛中、草坡和疏林内。 |
地理分布 |
产于秦岭以南和南岭以北各地。 |
经济价值 |
种子含油39.56%,属干性油,供制油漆、肥皂、润滑油等用。茎皮含纤维50%,供织麻袋、编绳索及作人造棉及造纸原料。 |
科研价值 |
|
繁殖方式 |
|
备注 |
|
图片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