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中文学名 |
腋花杜鹃 |
拉丁学名 |
Rhododendron racemosum Franch. |
科中文名 |
杜鹃花科 |
科拉丁名 |
Ericaceae |
属中文名 |
杜鹃花属 |
俗名别名 |
|
形态特征 |
常绿灌木,高达1米。小枝密集,嫩枝被细腺鳞。叶长圆状椭圆形,长1.5-3厘米,宽0.7-1.3厘米,两端钝,先端有尖头,上面无毛,被稀疏鳞片,下面苍白色,密被鳞片,鳞片相距约等于其直径;叶柄长3-5毫米,密被鳞片。花序具花2-3,有时成总状花序;花梗长1.5厘米,密被鳞片;花萼5浅裂,密被鳞片;花冠漏斗形,长1.2-1.5厘米,粉红或粉白色,5裂,外面疏被鳞片,无毛;雄蕊10,伸出;子房5室,密被鳞片,花柱与雄蕊近等长,无毛。果椭圆形,长7毫米,疏被鳞片。花期3-5月;果期10-11月。 |
生境 |
以腋花杜鹃为优势的灌木林,普遍分布于滇西北等地的亚高山地带,海拔2600-3600米,土壤瘠薄多石块。 |
地理分布 |
产于四川西南部,云南中部、西部及西北部。 |
经济价值 |
|
科研价值 |
|
繁殖方式 |
|
备注 |
|
图片 |
 |
拍摄部位:叶、花
拍摄者:冯正波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