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中文学名 |
灰背杜鹃 |
拉丁学名 |
Rhododendron hippophaeroides Balf. f. et W. W. Smith |
科中文名 |
杜鹃花科 |
科拉丁名 |
Ericaceae |
属中文名 |
杜鹃花属 |
俗名别名 |
|
形态特征 |
常绿灌木,高达1.5米。小枝密被棕黄色鳞片。叶窄倒披针形或椭圆形,长1.5-2.5厘米,宽6-8毫米,先端钝,有小尖头,基部楔形,上面密被淡黄色鳞片,下面淡黄灰色,密被鳞片;叶柄长3-6毫米,密被鳞片。花6-8;花梗长3-4毫米,密被鳞片;花萼5裂,裂片长1.5毫米,密被鳞片,边缘被流苏状睫毛;花冠短钟状,紫色或蔷薇粉红色,长1厘米,外面无鳞片,裂片5,喉部被白毛;雄蕊10;子房5室,密被鳞片,花柱无毛。果长7毫米,密被鳞片。花期5-7月;果期10-11月。 |
生境 |
生于海拔3300-3600米灌丛中、湿草地、高山松林下,常成群丛。 |
地理分布 |
产于四川西南部和云南西北部。 |
经济价值 |
|
科研价值 |
|
繁殖方式 |
|
备注 |
|
图片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