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中文学名 |
木姜子 |
拉丁学名 |
Litsea pungens Hemsl. |
科中文名 |
樟科 |
科拉丁名 |
Lauraceae. |
属中文名 |
木姜子属 |
俗名别名 |
山胡椒、木香子、木樟子、山姜子、山苍子(贵州南部) |
形态特征 |
落叶小乔木,高可达7米。枝灰褐色。叶多集生于小枝顶端,叶柄有毛;叶片披针形或倒披针形,长5~12厘米,宽1.5~3.5厘米,先端渐尖,基部楔形,全缘,幼叶被短柔毛,后渐脱落无毛。春季叶腋开黄绿色小花,单性异株,花序伞形,具8~12朵花;总苞片4,卵圆形,花被6深裂;雄花先叶开放,雄蕊9个,花药4瓣裂;雌花较大,有粗毛。核果球形,成熟后蓝黑色,气味芳香。 |
生境 |
生于溪旁、山坡或杂木林缘。 |
地理分布 |
分布于山西、陕西、甘肃、江苏、浙江、江西、河南、湖北、湖南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等省。 |
经济价值 |
药用 |
科研价值 |
|
繁殖方式 |
种子繁殖,8~9月随采随播,开浅沟条播,播幅3寸,覆土1寸左右。每亩需种子20斤左右。第二年4月出苗。出苗期间应搭高3尺、透光度30%的活动荫棚,并应注意浇水和除草,秋后拆除棚架,任其自然生长。第二年11~12月落叶后移植,行距9尺,株距7尺。 |
备注 |
|
图片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