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中文学名 |
溪畔杜鹃 |
拉丁学名 |
Rhododendron rivulare Hand.-Mzt. |
科中文名 |
杜鹃花科 |
科拉丁名 |
Ericaceae |
属中文名 |
杜鹃花属 |
俗名别名 |
贵州杜鹃(中国树木分类学) |
形态特征 |
常绿灌木,高达6米。幼枝密被锈褐色毛,兼有短腺头毛。芽鳞被胶质。叶卵状披针形,长5-8.5厘米,宽1.8-3.6厘米,先端渐尖,有长尖头,基部圆,边缘具睫毛,嫩时被粘胶质,上面疏被柔毛,下面疏被锈褐色平伏糙毛;叶柄长0.2-1.2厘米,密被毛。花多朵;花梗长1.2厘米,被毛;花萼5深裂,裂片长3毫米,披针形,密被长睫毛;花冠漏斗形,长3.5厘米,淡紫色,外面无毛;雄蕊5;子房被红色刚毛,花柱无毛。果长1厘米,密被刚毛和腺头毛。花期5-6月;果期9月。 |
生境 |
生于海拔750-1600米山坡疏林下或灌丛中。 |
地理分布 |
产于四川、贵州、广西、湖南。 |
经济价值 |
|
科研价值 |
|
繁殖方式 |
|
备注 |
|
图片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