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中文学名 |
乌饭树 |
拉丁学名 |
Vaccinium bracteatum Thunb. |
科中文名 |
越橘科 |
科拉丁名 |
Vacciniaceae |
属中文名 |
越橘属 |
俗名别名 |
乌饭叶、康菊紫(浙江) |
形态特征 |
常绿灌木,高达5米。小枝褐色,无毛,幼枝被柔毛。叶卵形或椭圆形,稀长椭圆状披针形,长2.5-9厘米,宽1.3-4厘米,先端渐尖,基部楔形或宽楔形,具细锯齿,两面近无毛,上面脉纹纤细;叶柄长3-5毫米,近无毛。花序长3-8厘米,序轴及花梗被短柔毛;小苞片披针形,具齿,宿存;花梗长约1毫米;花萼密被灰白色短柔毛,萼齿三角形;花冠白色,有时带粉红色,长5-7毫米,两面被灰白色短柔毛;花药背部无距,花丝细长,被毛。果球形,径4-7毫米,熟时紫黑色,被短柔毛及白粉。花期9月;果期11月。 |
生境 |
生于海拔200-1400米山区灌丛中及林内。 |
地理分布 |
产于长江以南,东至台湾,南至海南,西南至云南。中南半岛、朝鲜、日本也有分布。 |
经济价值 |
果含糖约20%,可食。茎皮含鞣质,要提制栲胶。 |
科研价值 |
|
繁殖方式 |
|
备注 |
|
图片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