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中文学名 |
云南沙棘 |
拉丁学名 |
Hippophae rhamnoides L. ssp. yunnanensis Rousi |
科中文名 |
胡颓子科 |
科拉丁名 |
Elaeagnaceae |
属中文名 |
沙棘属 |
俗名别名 |
|
形态特征 |
小乔木或灌木状。叶互生,近基部最宽,常稍圆或楔形,上面绿色,下面灰褐色,具较多较大的锈色鳞片。果球形,径5-6毫米,果梗长1-2毫米。种子宽椭圆形或卵形,稍扁,长3-4毫米。花期4月;果期8-9月。 |
生境 |
生于海拔2200-3700米干河谷沙地、石砾地或山坡密林中至高山草地。 |
地理分布 |
产于四川[玉兴、康定以南,云南西北部,西藏拉萨以东地区。 |
经济价值 |
|
科研价值 |
|
繁殖方式 |
|
备注 |
|
图片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