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中文学名 |
鼠李 |
拉丁学名 |
Rhamnus davurica Pall. |
科中文名 |
鼠李科 |
科拉丁名 |
Rhamnaceae |
属中文名 |
鼠李属 |
俗名别名 |
臭李子(吉林)、大绿(河北)、女儿茶、牛李子(救荒本草) |
形态特征 |
落叶灌木或小乔木,高达10米,胸径20厘米。幼枝无毛,小枝褐色或红褐色,具顶芽,或有时分叉处具短针刺。叶宽椭圆形、卵圆形或长圆状椭圆形,稀倒披针状椭圆形,长4-13厘米,宽2-6厘米,先端突尖、短渐尖或渐尖,稀钝或圆,基部楔形或近圆,稀稍偏斜,具细圆齿,齿端有红色腺点,下面沿脉被白色疏柔毛,侧脉4-5(6)对;叶柄长1.5-4厘米,近无毛。果径6毫米,黑褐色;果梗长1-1.2厘米。种子背侧纵沟与种子等长,种子与内果皮贴生。花期5-6月;果期7-10月。 |
生境 |
生于海拔1800米以下山坡、沟谷、林缘、灌丛中。 |
地理分布 |
产于我国东北、华北及四川、陕西、宁夏。前苏联、蒙古、朝鲜也有分布。 |
经济价值 |
木材供雕刻、家具、车辆及细木工等用。树皮、果含鞣质,可提制栲胶。种子含油26%,可作润滑油。果、树皮、根皮入药。 |
科研价值 |
|
繁殖方式 |
|
备注 |
|
图片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