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中文学名 |
云南木犀榄 |
拉丁学名 |
Olea tsoongii Merr. |
科中文名 |
木犀科 |
科拉丁名 |
Oleaceae |
属中文名 |
木犀榄属 |
俗名别名 |
旱生木犀榄(中国高等植物图鉴)、白桂花(云南)、短柄木犀榄(中国植物志) |
形态特征 |
乔木或灌木状,高达15米;树皮灰白色。小枝圆,被柔毛至无毛。叶革质,倒披针形、倒卵状椭圆形或椭圆形,长3-13厘米,宽1.5-6厘米,基部渐窄或楔形,全缘或具不规则锯齿,叶缘稍反卷,侧脉(4)5-7(11)对,不明显;叶柄长0.3-1厘米,被毛。圆锥花序腋生,长2-10厘米,被微柔毛,有时花集生成伞形;苞片钻形。花杂性异株,白、淡黄或红色。雄花:花梗纤细,长1-5毫米;花萼长1-1.5毫米;花冠长2-3.5(4.5)毫米,裂片宽三角形,长0.5-1.2毫米。两性花:花梗粗,长0-2毫米;花萼同雄花;花冠长2-4.5毫米,裂片长0.5-1.5毫米。核果卵圆形、长椭圆形或近球形,长0.6-1.3厘米,径3-9毫米,熟时紫黑色。花期2-11月;果期7-12月。 |
生境 |
生于海拔800-2300米林内或灌丛中。 |
地理分布 |
产于四川、云南、贵州、广西、海南、香港、广东、福建。 |
经济价值 |
种子可榨油,供食用及工业用。 |
科研价值 |
|
繁殖方式 |
|
备注 |
|
图片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