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中文学名 |
叉枝莸 |
拉丁学名 |
Caryopteris divaricata (Sieb. et Zucc.) Maxim. |
科中文名 |
马鞭草科 |
科拉丁名 |
Verbenaceae |
属中文名 |
莸属 |
俗名别名 |
莸(云南植物志) |
形态特征 |
亚灌木,高约80厘米。幼枝有毛,老时无毛。叶膜质,卵圆形或卵状长圆形,长2-14厘米,宽1.2-5厘米,先端渐尖或尾尖,具粗齿,两面有透明腺点。二歧聚伞花序有5至多花,腋生,开展;苞片披针形或线形,花序梗长于叶柄数倍。花萼5裂;花冠紫或红色,长1-1.6厘米,二唇形,裂片全缘;子房无毛。蒴果熟时棕黑色,4瓣裂,无毛,果瓣无翅,有网纹。花期7-8月;果期8-9月。 |
生境 |
生于海拔660-2900米山坡草地或疏林下。 |
地理分布 |
产于四川、云南中部、湖南、江西、河南、山西、陕西、甘肃。
日本 、朝鲜半岛也有分布。 |
经济价值 |
|
科研价值 |
|
繁殖方式 |
|
备注 |
|
图片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