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中文学名 |
黄牡丹 |
拉丁学名 |
Paeonia lutea Delavay ex Franch. |
科中文名 |
芍药科 |
科拉丁名 |
Paeaoniaceae |
属中文名 |
芍药属 |
俗名别名 |
|
形态特征 |
落叶灌木,高达2米,全株无毛。幼枝绿色,老枝灰色。茎生叶为2回三出羽状复叶,小叶3-5裂,裂片披针形,宽(1-)1.7-3厘米,下面灰白,稍带白粉,顶生小叶柄长4-7厘米,侧生小叶柄长3-4厘米;花枝之叶为三出复叶,小叶羽状深裂,小叶片(2)3-5裂或羽裂,裂片宽0.4-1.8(-2.5)厘米。花单生枝顶,或几花集生,径5-8厘米;苞片4,倒披针形,不裂或2-3裂,长3-6厘米。萼片3,近圆形,长约1厘米;花瓣8-12,倒卵形,长2.5-3.5厘米,黄色,基部具带红色斑纹或紫红色斑块,顶端圆,具凹缺;雄蕊多数,花药黄色,花丝淡黄或带紫红色;心皮(2)3;花盘为肉质裂片。蓇葖果长3厘米,径1.5厘米,紫褐色。花期5-6月。 |
生境 |
生于海拔2500-3440米草坡、灌丛、林缘。 |
地理分布 |
产于四川西南部、云南(昆明、呈贡、景东、丽江、中甸、德钦、大理苍山)。 |
经济价值 |
|
科研价值 |
|
繁殖方式 |
|
备注 |
|
图片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