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中文学名 |
两色帚菊 |
拉丁学名 |
Pertya discolor Rehd. |
科中文名 |
菊科 |
科拉丁名 |
Compositae |
属中文名 |
帚菊属 |
俗名别名 |
|
形态特征 |
小灌木,高达1.5米。叶在老枝上簇生,窄长圆状披针形或倒披针形,长1-2.5厘米,宽3-5毫米,基部楔形或钝,全缘,上面无毛,下面密被灰白色丝状平伏长柔毛,侧脉不明显。花单性异株;头状花序,单生于短枝叶腋间,总花梗长4-7毫米;总苞筒状,总苞片约10枚,背面被白色细柔毛,外层短,先端渐尖,内层长,先端钝;雄头状花序长7-8毫米,有4-8花;雌花状花序长1-1.1厘米,径约3毫米,具2花,白色。瘦果长约5毫米;冠毛白或带淡黄色,长约6毫米。花期6-7月。 |
生境 |
生于海拔2100-3500米山坡。 |
地理分布 |
产于四川、山西、青海、甘肃。 |
经济价值 |
|
科研价值 |
|
繁殖方式 |
|
备注 |
|
图片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