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中文学名 |
台湾泡桐 |
拉丁学名 |
Paulownia kawakamii Ito |
科中文名 |
玄参科 |
科拉丁名 |
Scrophulariaceae |
属中文名 |
泡桐属 |
俗名别名 |
华东泡桐(中国高等植物图鉴)、白桐(台湾)、黄毛泡桐(福建) |
形态特征 |
小乔木,高达12米;幼时全株密被长腺毛;树皮幼时绿色,密被长腺毛,后灰褐色。叶卵圆形或宽卵形,长11-30厘米,宽8-27厘米,先端短尖,基部心形,全缘或3-5浅裂,叶两面及叶柄均密被单条分节粗腺毛,上面毛4-10节,节间较短,下面毛3-5节,节间较长,上面兼有蛛丝状毛和盘状腺鳞。花序宽圆锥形,长达1米,分枝稀疏粗壮,聚伞花序常具3花,无总梗而为伞状,或总梗极短。花梗长0.5-1.5厘米,被黄褐色毛;萼长约1.3厘米,具棱脊,基部尖,裂深过半,裂片窄长,毛宿存;花冠钟状,长3.5-5厘米,紫或淡紫色,喉部径1.5-2厘米,外被腺毛及柔毛。蒴果卵圆形,长2-2.5厘米,径约2厘米,果皮薄,外具黏性乳头状腺体,宿萼裂片反卷。种子连翅长2.5-3.5毫米。花期4月;果期8-9月。 |
生境 |
多生于海拔2000米以下山地。 |
地理分布 |
产于四川、贵州、广西、广东、湖南、湖北、江西、台湾、福建、浙江。 |
经济价值 |
|
科研价值 |
|
繁殖方式 |
|
备注 |
|
图片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