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中文学名 |
苞叶大黄 |
拉丁学名 |
Rheum alexandrae Batal. |
科中文名 |
蓼科 |
科拉丁名 |
Polygonaceae |
属中文名 |
大黄属 |
俗名别名 |
水黄、大苞大黄 |
形态特征 |
中型草本,高40—80厘米,根状茎及根直而粗壮。茎单生,不分枝,粗壮挺直,中空,无毛,具细纵棱,常为黄绿色。基生叶4—6片,茎生叶及叶状苞片多数,下部叶卵形、倒卵状椭圆形,长9—14厘米,宽6.5—9厘米,稀稍大,顶端圆钝,基部近心形或圆形,全缘,基出脉5—7条,一般中间三条特别粗壮,两面均无毛,稀于主脉和叶缘上具短乳突状毛;叶柄与叶片近等长或稍长;托叶鞘大,长约7厘米,棕色,干后膜质。上部叶及叶状苞片较窄小,叶片长卵形,一般为浅绿色,干后近膜质;叶柄亦较短或无柄。花序分枝腋出,常2—3枝成丛或稍多,直立总状,很少再具小分枝;花小绿色,数朵簇生;花梗细长丝状,长2.5—4毫米。花被(4—5)6,基部合生成杯状,全长1.5毫米,裂片半椭圆形,长0.7毫米;雄蕊7—9,花丝细长丝状,外露,着生于花被上;子房略成菱状倒卵形,常退化为2心皮,花柱3或2,短而反曲,柱头圆头状。果实菱状椭圆形,顶端微凹,基部楔形或宽楔形,长7—8毫米。花期6—7月,果期9月。 |
生境 |
生于海拔3000—4500米山坡草地,常生长在较潮湿的地方。 |
地理分布 |
产西藏东部、四川西部及云南西北部。 |
经济价值 |
|
科研价值 |
|
繁殖方式 |
|
备注 |
|
图片 |
 |
原生境下植株形态
摄影者:乔建勇 |
 |
原生境下植株形态(示叶状苞片)
摄影者:乔建勇 |
 |
叶、叶状苞片、花序
摄影者:向丽 |
 |
开花时的植株形态
摄影者:梁生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