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中文学名 |
柔毛杜鹃 |
拉丁学名 |
Rhododendron pubescens Balf. f. & Forrest |
科中文名 |
杜鹃花科 |
科拉丁名 |
Ericaceae |
属中文名 |
杜鹃花属 |
俗名别名 |
|
形态特征 |
常绿小灌木,高1米左右,分枝繁密;幼条短而细弱,密被短柔毛和细刚毛,并杂生红色或桔红色凹陷的鳞片,老枝深灰色,毛在老枝上多少宿存。叶革质,在不育枝上散生,在花枝上集生于花序下或中间,披针形至条状披针形,长2-3厘米,宽6-7毫米,两端急尖,边缘反折,两面都有同幼枝上同样的毛和疏鳞片,上面的以后脱落,表面稍粗糙,下面的毛较密而宿存;叶柄长2-3毫米,有毛。花序伞形,有花2-3朵,生于枝近顶处2-4叶的腋间;花梗长6-8毫米;花萼不等地5裂,有毛、腺体和长睫毛;花冠蔷薇色,长8-12毫米,5裂;雄蕊10,基部有毛;子房5室,有密毛和鳞片。蒴果长8毫米,有毛。蒴果长圆形,长约6毫米,有鳞片和疏柔毛。花期5-6月。 |
生境 |
生于海拔2700-3500米的灌丛中。 |
地理分布 |
分布于云南北部和中部、四川西南部。 |
经济价值 |
|
科研价值 |
|
繁殖方式 |
|
备注 |
|
图片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