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中文学名 |
尾囊草 |
拉丁学名 |
Urophysa henryi (Oliv.) Vlbr. |
科中文名 |
毛茛科 |
科拉丁名 |
Ranunculaceae |
属中文名 |
尾囊草属 |
俗名别名 |
岩蝴蝶、尾囊果 |
形态特征 |
多年生草本。根状茎木质,粗壮。叶多数,叶片长1.4-2.2厘米,宽3-4.5厘米,基部心形,中央裂片无柄或具短柄,扇状倒卵形或扇状菱形,宽1.7-3厘米,上部3裂,二回裂片有少数钝齿,侧裂片较大,斜扇形,不等二浅裂,两面疏被短柔毛;叶柄长3.6-12厘米,被短柔毛。花葶与叶近等长;聚伞花序长约5厘米,通常有3花;苞片长1-2.2厘米,不分裂或三浅裂;小苞片对生或近对生,线形;花直径2-2.5厘米;萼片5,天蓝色或粉红白色,倒卵状椭圆形,长10-14毫米,宽5-6.5毫米,外面有疏柔毛,内面无毛;花瓣5,长椭圆状船形,长约5毫米,基部囊状;雄蕊多数;心皮5(-8),具长花柱。蓇葖长4-5毫米,密生横脉,有短柔毛。种子狭肾形,长约1.2毫米,密生小疣状突起。3-4月开花。 |
生境 |
|
地理分布 |
|
经济价值 |
|
科研价值 |
|
繁殖方式 |
|
备注 |
|
图片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