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中文学名 |
棕叶狗尾草 |
拉丁学名 |
Setaria palmifolia (koen.) Stapf |
科中文名 |
禾本科 |
科拉丁名 |
Gramineae |
属中文名 |
狗尾草属 |
俗名别名 |
|
形态特征 |
多年生。秆直立或基部稍膝曲,高0.75-2米,直径约3-7毫米,基部可达1厘米,具支柱根。叶鞘松弛,具疣毛,少数无毛;叶舌长约1毫米,具长约2-3毫米的纤毛;叶片纺锤状宽披针形,长20-59厘米,宽2-7厘米,先端渐尖,基部窄缩呈柄状,近基部边缘有长约5毫米的疣基毛,具纵深皱折。圆锥花序主轴延伸甚长,呈开展或稍狭窄的塔形,长20-60厘米,宽2-10厘米,主轴具棱角,分枝排列疏松,甚粗壮,长达30厘米;小穗卵状披针形,长2.5-4毫米,紧密或疏松排列于小枝的一侧;第一颖三角状卵形,先端稍尖,长为小穗的1/3-1/2,具3-5脉;第二颖长为小穗的1/2-3/4或略短于小穗,先端尖,具5-7脉。颖果卵状披针形,长2-3毫米,具不甚明显的横皱纹。花果期8-12月。 |
生境 |
生于山坡或谷地林下阴湿处。 |
地理分布 |
产四川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湖北、贵州等省区。 |
经济价值 |
|
科研价值 |
|
繁殖方式 |
|
备注 |
|
图片 |
 |
果期植株形态
|
 |
果穗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