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中文学名 |
鹅肠菜 |
拉丁学名 |
Myosoton aquaticum (Linn.) Moench |
科中文名 |
石竹科 |
科拉丁名 |
Caryophyllaceae |
属中文名 |
鹅肠菜属 |
俗名别名 |
牛繁缕、鹅肠草、石灰菜、大鹅儿肠、鹅儿肠 |
形态特征 |
多年生草本,高50-80厘米。茎多分枝。叶膜质,卵形或宽卵形,一般长2.5-5.5厘米,宽1-3厘米,顶端锐尖,基部近心形;叶柄长5-10毫米,疏生柔毛,上部叶常无柄或具极短柄。花顶生枝端或单生叶腋;花梗细长,有毛;萼片5,基部稍合生,外面有短柔毛;花瓣5,白色,远长于萼片,顶端2深裂达基部;雄蕊10,比花瓣稍短;子房矩圆形,花柱5。蒴果5瓣裂,每瓣顶端再2裂;种子多数,近圆形,稍扁,褐色,有显著突起。 |
生境 |
多生于田间、路旁草地、山野或阴湿处。 |
地理分布 |
我国南北各省区均有分布。 |
经济价值 |
可作野菜和饲料;全草药用,驱风解毒,外敷治疖疮。
|
科研价值 |
|
繁殖方式 |
|
备注 |
|
图片 |
 |
拍摄部位:叶、花
摄影者:李世丽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