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中文学名 |
球穗扁莎 |
拉丁学名 |
Pycreus globosus Retz. |
科中文名 |
莎草科 |
科拉丁名 |
Cyperaceae |
属中文名 |
扁莎属 |
俗名别名 |
|
形态特征 |
根状茎短,具须根。秆丛生,细弱,高7-50厘米,钝三棱形,一面具沟,平滑。叶短,短于秆,宽1-2毫米,折合成平张;叶鞘长,下部红棕色。苞片2-4枚,细长,较花序长;简单长侧枝聚伞花序具1-6个辐射枝,辐射枝长短不等,最长达6厘米,有时极短缩成头状;每一辐射枝具2-20余个小穗;小穗密聚于辐射枝上端呈球形,辐射展开,线状长圆形或线形,长6-18毫米,宽1.5-3毫米,具12-34(-66)朵花;小穗轴近四棱形,两侧有具横隔的槽;鳞片稍疏松排列,膜质,长圆状卵形,顶端钝,长1.5-2毫米,背面龙骨状突起绿色;具3条脉,两侧黄褐色、红褐色或为暗紫红色,具白色透明的狭边;雄蕊2,花药短,长圆形;花柱中等长,柱头2,细长。小坚果倒卵形,顶端有短尖,双凸状,稍扁,长约为鳞片的1/3,褐色或暗褐色,具白色透明有光泽的细胞层和微突起的细点。花果期6-11月。 |
生境 |
生长于田边、沟旁潮湿处或溪边湿润的沙土上。 |
地理分布 |
产于四川、云南、陕西、山西、浙江、江苏、湖北等省区。 |
经济价值 |
|
科研价值 |
|
繁殖方式 |
|
备注 |
|
图片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