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中文学名 |
布朗耳蕨 |
拉丁学名 |
Polystichum braunii (Spenn.) Fée |
科中文名 |
鳞毛蕨科 |
科拉丁名 |
Dryopteridaceae |
属中文名 |
耳蕨属 |
俗名别名 |
棕鳞耳蕨 |
形态特征 |
植株高40-70厘米。根状茎短而直立或斜伸,密生线形淡棕色鳞片。叶簇生;叶柄长13-21厘米,基部直径4-5毫米,基部带棕色,腹面有纵沟,密生淡棕色线形、披针形鳞片和较大鳞片;叶片椭圆状披针形,长36-60厘米,中部宽14-24厘米,先端渐尖,能育,向基部逐渐变狭,下部不育,二回羽状;羽片19-25对,互生,斜向上,具短柄,披针形,先端渐尖,基部不对称,中部羽片长10-15厘米,宽2.3-2.8厘米,一回羽状;小羽片(2-)6-17对,互生,无柄,矩圆形,长0.9-1.7厘米,宽0.5-0.9厘米,先端急尖,具锐尖头,基部楔形,下延,上侧全缘,或少数大型个体具锯齿甚至浅裂,具短或较长的芒,耳状凸呈弧形,不明显,下侧具芒,羽片基部上侧一片最大,具缺刻或羽裂状;小羽片具羽状脉,侧脉5-7对,二岐分叉,明显。叶薄草质,两面密生淡棕色长纤毛状小鳞片;叶轴腹面有纵沟,背面密生淡棕色线形、披针形较大鳞片。孢子囊群圆形,大,每小羽片(1-)3-6对,主脉两侧各1行,靠近主脉,生于小脉末端,或有时为近脉端生;囊群盖圆形,盾状,边缘全缘。 |
生境 |
生林下或林缘荫处或半荫处,海拔1000-3400米。 |
地理分布 |
产四川、黑龙江、吉林、辽宁、河北、陕西、山西、甘肃南部、新疆、安徽、河南西部,湖北西北部。日本、朝鲜、欧洲、俄罗斯西伯利亚、美国夏威夷及北美洲也有分布。 |
经济价值 |
|
科研价值 |
|
繁殖方式 |
|
备注 |
|
图片 |
 |
拍摄部位:拳芽
摄影者:李世丽
拍摄地点:峨眉山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