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中文学名 |
阴地苎麻 |
拉丁学名 |
Boehmeria umbrosa (Hand.-Mazz.) W. T. Wang |
科中文名 |
荨麻科 |
科拉丁名 |
Urticaceae |
属中文名 |
苎麻属 |
俗名别名 |
|
形态特征 |
多年生草本;茎高45-85厘米,基部多少木质,通常不分枝,与叶柄及花序轴均被短糙伏毛。叶互生,近对生或对生;叶片草质,宽椭圆形、宽菱形或椭圆形,长5.2-12厘米,宽4.6-8厘米,顶端三骤尖,基部宽楔形或截状楔形,边缘自基部之上有少数粗牙齿,两面疏或稍密被糙伏毛,侧脉约2对;叶柄长1.5-8厘米。穗状花序单生叶腋,雌雄异株,或雌雄同株。雌的生上部,其下生雄的,或下部的有雌、雄两种团伞花序,长3-11厘米,顶部有叶;叶卵形,长1.8-5.5厘米;团伞花序直径1.5-3毫米;苞片三角形或狭三角形,长约0.6毫米。雄花无梗,花被片4,船状椭圆形,长约1.5毫米,下部合生,外面有短毛;雄蕊4,长约2.5毫米,花药长约0.6毫米;退化雌蕊椭圆形,长约0.6毫米;雌花:花被椭圆形,长0.7-1毫米,顶端有4齿,外面有短毛;柱头长1.8-2毫米。花期7-9月。 |
生境 |
生于山谷沟边或邻边,海拔1100-1800米。 |
地理分布 |
产云南北部、四川西部和西南部。 |
经济价值 |
|
科研价值 |
|
繁殖方式 |
|
备注 |
|
图片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