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中文学名 |
沼泽蕨 |
拉丁学名 |
Thelypteris palustris (Salisb.) Schott |
科中文名 |
金星蕨科 |
科拉丁名 |
Thelypteridaceae |
属中文名 |
沼泽蕨属 |
俗名别名 |
|
形态特征 |
植株高35-50厘米。根状茎长而横走,顶部有少数红棕色卵形鳞片。叶远生,草质,有能育与不育的区别,无毛(幼时略有绢毛)或叶轴及羽轴有疏毛;叶柄长20-24厘米,通常无毛;叶片宽8-10厘米,二回深羽裂;羽片基部较宽,羽裂几达羽轴;裂片短圆形,圆头或钝尖头;能育裂片边缘反卷,尖头;裂片上的侧脉二叉(在能育裂片通常单一),基部一对出自主脉基部。孢子囊群生于侧脉中部;囊群盖小,圆肾形,早落。 |
生境 |
生草甸或沼泽中,海拔100-1000米。叶冬季枯死。 |
地理分布 |
广布于全国各地;世界温带其他地区也有。 |
经济价值 |
|
科研价值 |
|
繁殖方式 |
|
备注 |
|
图片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