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中文学名 |
赤胫散 |
拉丁学名 |
Polygonum runcinatum Buch.-Ham. |
科中文名 |
蓼科 |
科拉丁名 |
Polygonaceae |
属中文名 |
蓼属 |
俗名别名 |
散血丹 |
形态特征 |
一年生草本,高30-50厘米。根状茎细弱。茎直立或斜上,有纵沟,稍分枝,无毛或生柔毛。叶有柄;叶片卵形或三角状卵形,长5-8厘米,宽3-5厘米,顶端渐尖,基部近截形,且常有2个小圆裂片,两面无毛或生柔毛;叶柄通常基部两侧各有一个垂片;托叶鞘筒状,膜质,长约1厘米,生短睫毛或无毛。花序头状,小形,直径6-7毫米,通常数个生于枝条顶端;总花梗生腺毛;花白色或淡红色,有短花梗;花被5深裂;裂片矩圆形;雄蕊8,与花被等长。瘦果卵形,有3稜,黑色,有小点,无光泽。 |
生境 |
生于林下、水旁和沟边。 |
地理分布 |
分布于四川、云南、贵州、湖北和台湾;印度、菲律宾、印度尼西亚也有。 |
经济价值 |
根状茎或全草入药;也可提制栲胶。 |
科研价值 |
|
繁殖方式 |
|
备注 |
|
图片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