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中文学名 |
爪哇唐松草 |
拉丁学名 |
Thalictrum javanicum Bl. |
科中文名 |
毛茛科 |
科拉丁名 |
Ranunculaceae |
属中文名 |
唐松草属 |
俗名别名 |
|
形态特征 |
多年生草本,无毛。茎高(20-)50-100厘米。茎生叶4-6,为三至四回三出复叶;小叶倒卵形或倒卵状菱形,有时近圆形,长0.6-2.5厘米,宽0.4-1.8厘米,3浅裂,并具少数圆齿,下面脉隆起。花序近二歧状多回分枝;花梗长3-7(-10)毫米;花直径4-6毫米;萼片4,白色,狭卵形,长约2.5毫米,早落;无花瓣;雄蕊多数,花丝上部倒披针形,下部丝形;心皮8-15。瘦果狭卵形,长2-3毫米,纵肋明显,宿存花柱长0.6-1毫米,拳卷。 |
生境 |
生于山地林下或沟边阴湿处。 |
地理分布 |
分布于四川、西藏南部、云南、甘肃南部、湖北、贵州、江西、福建西部和广东西北部;印度、锡兰、印度尼西亚也有。 |
经济价值 |
|
科研价值 |
|
繁殖方式 |
|
备注 |
|
图片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