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中文学名 |
西南毛茛 |
拉丁学名 |
Ranunculus ficariifolius Lévl. et Vant. |
科中文名 |
毛茛科 |
科拉丁名 |
Ranunculaceae |
属中文名 |
毛茛属 |
俗名别名 |
|
形态特征 |
一年生草本。茎上升或近直立,长8-12厘米,无毛或近无毛。基生叶和茎生叶均具柄;叶片三角状卵形、宽卵形或近菱形,长0.5-1.6厘米,宽0.5-1.7厘米,先端急尖或钝,基部截形或宽楔形,有时楔形,边缘具疏牙齿,无毛;叶柄长0.5-2厘米,基部具鞘。花具细梗;花梗疏生紧贴的短柔毛;萼片5,船形,长约2毫米,几无毛;花瓣5,黄色,倒卵形,长约3毫米;雄蕊长约1.5毫米。聚合果近球形,直径约3毫米;瘦果卵形,扁,长约1毫米。 |
生境 |
生于海拔1600-3200米的山坡草地或沟边。 |
地理分布 |
分布于四川、云南、贵州和湖北西部。 |
经济价值 |
|
科研价值 |
|
繁殖方式 |
|
备注 |
|
图片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