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| 中文学名 |
四川梅花草 |
| 拉丁学名 |
Parnassia chinensis Franchet var. sechuanensis Z.P.Jien |
| 科中文名 |
虎耳草科 |
| 科拉丁名 |
Saxifragaceae |
| 属中文名 |
梅花草属 |
| 俗名别名 |
|
| 形态特征 |
本变种与原变种主要区别在于基生叶片卵状肾形,具脉5-7条;花瓣边缘除先端及爪部外呈撕裂状的流苏状毛;爪短,长约1.2毫米,宽约1毫米,白色;花柱比子房略短,柱头3裂,开展,先端截形。花期7-8月。 |
| 生境 |
|
| 地理分布 |
产四川(峨眉山和宝兴)。 |
| 经济价值 |
|
| 科研价值 |
|
| 繁殖方式 |
|
| 备注 |
|
| 图片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