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中文学名 |
川滇雀儿豆 |
拉丁学名 |
Chesneya polystichoides (Hand.-Mazz.) Cheng f. |
科中文名 |
豆科(蝶形花科) |
科拉丁名 |
Leguminosae(Papilionaceae ) |
属中文名 |
雀儿豆属 |
俗名别名 |
|
形态特征 |
半灌木。茎丛生,高约10厘米。托叶膜质,条状披针形,疏生长柔毛,与叶柄基部连合,宿存;叶密生,羽状复叶;叶轴长4-11厘米,宿存,干后卷曲;小叶19-40,椭圆形或近圆形,长3-11毫米,宽2-6毫米,先端钝或圆,基部圆形,偏斜,上面深绿色,下面灰白色,无毛。花单生于叶腋,长2-2.5厘米;花梗长2-5毫米,疏生长柔毛;花萼筒状,长1.2-1.5厘米,宽6-7毫米,疏生长柔毛,基部偏斜成囊状,萼齿披针形;花冠黄色,旗瓣背面密生短柔毛。荚果革质,长椭圆形,长2.5-3.5厘米,宽约1厘米,无毛。 |
生境 |
生于草坡和石缝中。 |
地理分布 |
分布于四川、云南。 |
经济价值 |
|
科研价值 |
|
繁殖方式 |
|
备注 |
|
图片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