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| 中文学名 |
四川山蚂蝗 |
| 拉丁学名 |
Desmodium szechuenense (Craib) Schindl. |
| 科中文名 |
豆科(蝶形花科) |
| 科拉丁名 |
Leguminosae(Papilionaceae ) |
| 属中文名 |
山蚂蝗属 |
| 俗名别名 |
比子草 |
| 形态特征 |
小灌木,高1米。小叶3,顶生小叶披针形,长4.5-7厘米,宽1-1.5厘米,先端渐尖,基部圆楔形,侧生小叶较小,上面无毛,下面叶脉疏生长毛;叶柄有疏毛;托叶狭披针形,先端急尖。总状花序腋生或顶生,苞片似托叶,花时脱落;花萼宽钟状,萼齿三角形,下唇3齿不明显,疏生长毛;花冠紫色,长约5毫米,旗瓣与翼瓣近等长,龙骨瓣稍短。荚果有2荚节,荚节半倒卵状三角形,长6-8毫米,宽约5毫米,疏生短柔毛。 |
| 生境 |
生于1000-2000米山地灌木林中或草坡上。 |
| 地理分布 |
分布于四川、云南、贵州、陕西、湖北。 |
| 经济价值 |
根皮及全株药用 |
| 科研价值 |
|
| 繁殖方式 |
|
| 备注 |
|
| 图片 |
|
|